威海环海铁工厂展馆位于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张家山村。展馆是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成,采取场景复原和展板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将铁工厂的发展历程与当地的红色历史进行有机融合,与潍柴厂史馆也进行了呼应,增加了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0年被列入威海市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名录。抗战胜利后,威海市武装部为解决工人纠察队的枪械修理问题,将三角花园东北路东的裕成铁工厂收归管理。该厂时有工人8名,设备6台。
1946年1月,李吉甫的翻砂厂作股并入,更名建国铁工合作社。此时,蒋介石大举进兵华北解放区,战争一触即发。为应对蒋介石,威海卫市政府随即决定在建国铁工合作社的基础上,扩充力量、增加设备,筹建威海环海铁工厂。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山东发动全面进攻,东线进攻的重点是胶济路沿线两侧解放区。威海形势日趋紧张,全市上下都开始备战,威海环海铁工厂也暗中做了迁厂的准备工作。
1946 年 9 月,国民党军队向胶东解放区发动猖狂进攻。工人们响应上级党组织提出的“不把一颗铁钉留给敌人”的号召,人拉肩扛,日夜抢运,把设备和物资安全地转移至离城区20公里的张家山。张家山处于三面大山环抱之中,只有一条沿山沟直下的狭窄通道通向温泉汤,很适合备战要求。厂房就设在村东北面的学校内。这是建于1935年的一处完全小学,当时周围十里八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在校学生达 200 多名。为了铁工厂的生产需要,区里统一安排学生铁工厂,也实现了再次转移,迁到了离威海35公里的桥头区观夏家。
1948年 8 月,随着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军工生产任务增加,工厂移交给军区军工局,并入设在文登葛家的兵工六厂。11月,上级决定从原环海铁工厂的人员、设备中,调出设备9台、人员和技术工人12人,到潍县坊子筹建大华机器厂。经过创业,大华机器厂逐步成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先生产柴油机的企业。1953年企业收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局,正式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走上柴油机研发制造的专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