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所在位置: 首页 > 商会动态

为什么有的商会 “没人来”?

时间:2025-02-22 02:14:03来源:商会论语作者:商会论语 点击: 376674 次

b5f8377e23528f82855992e00bc71fb.png

商会为何门庭冷落?这不仅是"新人难觅"的困局,更是"老友渐疏"的悖论,终究化作"空谷回响"的轮回。当商会的牌匾蒙尘,会员名录泛黄,微信群互动冷寂,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曾经熙攘的厅堂,怎就成了无人问津的孤岛?

金玉其外的空壳症

商会注册时锣鼓喧天,运营时却如断线风筝。有的商会活成了"面子工程"——会长办公室的茶海永远沸腾,会员通讯录的数字永远虚浮。他们编织着"天下第一会"的幻梦,却让企业主在入会后恍然惊觉:所谓资源对接,不过是微信群里机械的早安问候;所谓政企桥梁,止步于年会合影时与领导的匆匆握手。这种"自娱自乐俱乐部",恰似精心装裱的赝品字画,初看金碧辉煌,细品空洞无物。

竭泽而渔的短视病"入会即送政商资源""缴费可获千万商机"——这般急功近利的“吆喝”,在商会江湖此起彼伏。殊不知企业早已看透:某些商会如同"资源倒爷",将会费换算成接待领导的酒局、包装政绩的论坛。当企业家发现缴纳的会费最终化作会长办公室的红木家具、各类招待中举杯的红酒,当承诺的商机始终停留在PPT的彩色图表,觉醒者便如潮水退去,留下沙滩上搁浅的承诺。

画地为牢的围城劫

有的商会困在"楚河汉界"的迷局里不可自拔。地域商会严防"外来户"分羹,行业商会忌讳"跨界者"搅局,更有些核心层构筑起"九品中正制"——入会先看"家底",入群先查"关系",开会总排"座次"。这般精心设计的"阶层结界",让新晋企业望而生畏,让中生代会员如鲠在喉。商会搞起了"朋友圈三天可见",新人哪挤得进老江湖的茶话会?最终演变成"龙椅轮流坐,门槛年年高"的怪圈,恰似明清的八股取士,看似秩序井然,实则生机尽失。

新陈代谢的生死律商会的生命曲线暗合天道轮回。初创时如春笋破土,全凭创始人的热血浇筑;鼎盛时似夏木苍翠,仰仗核心层的运筹帷幄;待到秋叶飘零之际,或困于"大小届"的周期魔咒,或亡于"僵尸化"的慢性中毒。更可叹那些"五年必死"的商会怪圈——首任会长离任即树倒猢狲散,二届班子接手便萧规曹随,待到三届更迭,只剩空壳在民政局的年检表上苟延残喘。

时代洪流的淘汰令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商海,仍有商会固守"通讯录+茶话会"的原始形态。企业主在云端缔结商业联盟时,某些商会还在争论纸质会刊的排版;新生代创业者用短视频构建人脉时,守旧者仍将"商机"锁在会长通讯录的私密文件夹。这种与时代脱节的"博物馆做派",恰似末代八旗子弟把玩鼻烟壶——纵然材质珍贵,终究不敌工业文明的钢铁洪流。

商会的兴衰史,何尝不是一部微观的中国商业文明演进史?当"以会养商"蜕变为"以商养会",当"众人拾柴"异化成"独占灶台",商会的没落早已埋下伏笔。那些消失的会员,何尝不是用脚投票的裁判?那些冷清的会馆,正是市场经济无言的审判庭。或许商会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缔造永不落幕的盛宴,而在于为每个商业时代,留下值得铭记的注脚。


审核:张顺明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驻地机构 | 人员查询 | 法律顾问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24小时举报受理和处置
违法或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1711111 举报邮箱:zgdflzw@163.com

中廉网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本网站文章(含图片/视频) 京ICP备2002021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 29640号
Copyright 2019-2025 zlwrm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