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所在位置: 首页 > 政经评论

扎根基层 争当善治“排头兵”

时间:2025-04-15 23:11:02来源:华声在线作者:蔡瑶 点击: 165849 次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毛细血管”,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争当善治“排头兵”,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群众的期待。

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基层干部要有“扛大旗”的担当、“啃硬骨”的韧劲、“钉钉子”的专注,应把“小我”融入“大我”,将“脚印”留在基层,以“排头兵”姿态在善治实践中淬炼成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强党性,把“排头兵”的旗帜举得更高。基层工作干得久了,难免会遇到“群众不理解”“政策难落地”“矛盾难化解”的困境。但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能检验理想信念的成色。有时,群众不是不愿意配合工作,而是需要一颗真诚沟通的心;矛盾不是不可调和,而是缺乏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坚强的党性,在理想信念上做到坚定、坚守。组织基层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解民忧,把“排头兵”的脚印踩得更实。在田间地头走得多了,脚上沾的泥土越多,心里沉淀的民情就越深。基层干部若只坐在办公室“看报表”、隔着车窗“观村貌”,就永远摸不到群众的脉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更应体现在为民服务实践中的点滴小事。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干部的“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实实在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群众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甘当“泥腿子”,从家长里短中听出急难愁盼,从只言片语中捕捉民生冷暖,真正把为民服务当作一生的志向。

转作风,把“排头兵”的腰杆挺得更直。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虚浮的作风会透支党的公信力,而务实的作风能筑牢执政的根基。对基层干部而言,作风是最好的“名片”,是赢得群众信任的“通行证”。在基层工作,不看干部说了多少“漂亮话”,而是看干了多少“实在事”。基层干部的过硬作风,要在担当作为中体现出来,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是“绕着走”而是“迎着上”,面对群众诉求不是“打太极”而是“马上办”,面对利益诱惑不是“伸手要”而是“转身退”,方能在深入群众中汲取智慧,在破解难题中展现担当。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驻地机构 | 人员查询 | 法律顾问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24小时举报受理和处置
违法或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811345777 举报邮箱:zgdflzw@163.com

中廉网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本网站文章(含图片/视频) 京ICP备2002021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 29640号
Copyright 2019-2025 zlwrm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