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许贵元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1月8日中国网)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干扰企业经营的“频繁检查”“多头检查”。尤其是每到岁末年初,打着“多种旗号”、带着“各种理由”的检查督导,弄得企业难以招架、疲于应酬,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平稳发展。治理涉企执法检查乱象,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通过释放政策红利,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才能实打实地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规定,防止“任性执法”“随意检查”。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本领域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公布现有的行政检查标准和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行政检查的年度频次上限。能合并检查的不得“重复检查”,能联合检查的不得“多头检查”,能通过书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监管等方式监管的,不得进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同时,要落实属地责任,以属地管辖为原则,实行年度数量控制。
要高悬法治利剑,坚决整治涉企执法乱象。对肆意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绝不手软。同时,要千方百计抑制和避免“小过重罚”“重过轻罚”现象。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的行为。针对地方标准不统一问题,应加强统筹指导,及时督促调整,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要坚持公正公平执法,进一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是政府部门依法履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但有些地方存在滥用行政裁量权、执法不公正,甚至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的问题,不仅直接侵害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助长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必须加以警惕和防范。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释放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鲜明信号,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纪、依法办案,创造科学规范、公正公平、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法治护航企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精准实施涉企行政检查,着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按照《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入企更要奔着解决问题去,从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防止和避免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主义检查。同时,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进一步细化完善许可、征收、强制、检查等裁量权基准,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假错案件机制等。
- 上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
- 下一篇:在躬耕不辍中“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