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哥观察:解读新质生产力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阐释“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新质生产力”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热词,它正引领着我国经济迈向新的阶段,开启全新的发展格局。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与我们此前强调的生产力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其发展又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呢?且听威哥为您一一道来。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剖析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的核心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则是其最为关键的外在核心标志。
技术革命性突破往往意味着在关键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精进,让机器拥有了更强大的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这不再仅仅是对原有生产技术的小修小补,而是一种能够颠覆传统生产模式、创造全新生产可能的突破。像制造业中,一些原本依靠大量人力进行质量检测的环节,如今借助高精度的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不仅检测速度大幅提高,检测精度更是达到了人工难以企及的程度,这便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变化在生产环节的体现。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同样重要。过去,生产要素的组合相对固定和传统,而如今,数据成为了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并且与传统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进行了创新性融合。以电商行业为例,海量的消费者数据被收集分析,商家可以依据这些数据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生产和营销,实现了生产资源更加高效、精准的配置,改变了以往仅凭经验和大致市场预估来组织生产的模式。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更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传统产业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蓬勃发展。比如传统的钢铁产业,以往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逐步被淘汰,通过引入大数据对生产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改造设备等,向着绿色化、智能化钢铁制造迈进;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崛起,则是新兴产业借助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等力量快速成长,融入并重塑整个交通运输产业链的典型代表。
二、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
(一)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目标差异
传统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产量的增加上。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例如传统的农业生产,往往是通过开垦更多的土地、投入更多的劳动力,采用相对常规的种植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
而新质生产力则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它更加关注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强调质的提升。在农业领域,如今兴起的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肥力、病虫害情况等,精准灌溉、施肥、施药,虽然在土地面积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却更高,更符合绿色生态的标准,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工业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制造业不再单纯追求产品数量,而是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功能品质以及整个生产过程的低碳环保,像是高端电子产品的制造,不断追求芯片性能的提升、外观设计的优化以及生产环节能源消耗的降低等。
(二)组织生产的方式内容区别
传统生产力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劳动力驱动、土地要素驱动,是一种相对粗放式的生产组织模式。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硬件方面,依靠吸纳大量劳动力来进行生产操作,凭借丰富的土地资源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活动。比如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工厂,通过建设大型的生产车间,招聘众多工人,在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生产,以量取胜。
然而,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这里涵盖了两方面的创新。一方面是技术创新,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不断加速,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例如石墨烯材料的研发应用,让电子设备的散热、导电等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催生出众多基于石墨烯应用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则是数字经济与原来产业的融合,各个产业都在积极拥抱数字化。传统的零售行业通过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喜好、精准营销,利用智能物流提高配送效率,实现了生产组织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式向精细化、智能化的转变。
(三)产业和产业、要素和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
传统生产力中,产业之间的联系相对松散,各产业大多处于各自发展的状态,要素之间的组合也较为常规和固定。例如农业、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较少,农业生产主要围绕土地、劳动力、种子化肥等基本要素,工业生产侧重于厂房、设备、原材料和工人等要素,彼此之间缺乏深度的互动和整合优化机制。
而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组合,实现生产力能级跃升。在如今的产业发展中,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旅游”打造出了众多乡村旅游新业态,让农业生产不仅产出农产品,还能通过旅游服务创造附加值;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企业通过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如设备的远程运维、产品的定制化服务等,拓展了盈利空间,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同时,生产要素之间更是打破了界限,数据要素在不同产业间流动共享,与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相互作用,创造出了全新的生产函数和商业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一)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的绝非是取代传统产业,而是巧妙地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现代化升级,引导其走上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道路。传统制造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减少人工误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像传统的纺织业,通过引入智能纺织设备,能够实现对纱线张力、织物密度等参数的精准控制,织出品质更高的面料,并且可以根据市场个性化需求快速调整生产工艺和产品款式。传统的能源产业在向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通过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逐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碳排放,契合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让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还将有力地推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发展。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我国通过大力发展这些新质生产力,能够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比如我国在5G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发展,不仅带动了国内通信设备制造、智能手机等相关产业的繁荣,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了5G应用的生态体系,让我国的通信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从技术标准制定到产品输出,都彰显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优势,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增强了我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
(三)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增强内外循环动力
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打通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新质生产力促使产业间、区域间的协同合作更加紧密,减少了因产业衔接不畅、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带来的流通阻碍。例如,中西部地区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业实现线上对接,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市场空间,让各类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稳定性。
同时,随着国内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我国经济的质量和活力不断提升,也会不断增强对国际大循环的吸引力与推动力。更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走向国际市场,吸引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入国内,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格局,让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
总之,新质生产力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代表着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深刻理解其内涵、把握其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以及认识到其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应当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汇聚各方力量,为其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其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作者李威,系智库专家、两岸生产力工作委员会顾问)
- 上一篇:李威:民营经济贡献卓越,政府需做好服务工作
- 下一篇:高含金量政策发力 经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