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威海|把一生交给党安排
把一生交给党安排
一张泛黄的报纸,一段尘封的往事
1970年6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新华社长篇通讯《把一生交给党安排》,报道回乡女知识青年、山东省荣成县成山林场副场长沈秀芹因扑救火灾牺牲的光辉事迹和战斗的一生。全篇通讯,除了占据头版头条,还占据了整个第三版。
今天,我们捧读沈秀芹的事迹,在拂去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之后,仍能感到一份强烈的震撼。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林场一草一木的朴素感情,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潜心践行,都让我们感到,沈秀芹不曾远去。
1970年6月8日《人民日报》
阳光照耀着胶东半岛上茁壮生长的青松,浩瀚的渤海后浪逐前浪,奔腾向前。
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回乡9年的女知识青年、山东省荣成县成山林场副场长沈秀芹,今年1月1日,为抢救国家财产,献出了壮丽的青春。
“娘生身,党养身,毛泽东思想铸灵魂。”我们党的好女儿沈秀芹,用她9年战斗的岁月,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毛泽东思想的赞歌。
今天,在胶东半岛,“沈秀芹”这个名字到处流传,人们称赞她“一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称赞她心里只装着“革命”,是千千万万革命青年学习的榜样。
永远跟着毛主席 革命到底不回头
1961年7月,沈秀芹初中毕业,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踏上同工农结合的道路。她按照毛主席关于“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的教导,开始了艰苦细致的社会调查工作。
她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访贫问苦,在3个多月的调查中,踏遍了贫下中农的门槛。她带着调查中的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常常整夜不合眼。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要正气压倒邪气,要斗争不能妥协。前途是光明的,胜利是我们的!”
1966年8月,沈秀芹担任了国营成山林场的副场长。她发动工人群众,坚决揭露了盗卖国家财产、破坏工人团结的坏分子,打击了歪风邪气。她到处宣传:“林场是社会主义的一棵大树,一枝一叶也不能动。”
沈秀芹主动走到工人群众中,征求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她诚恳地对工人说:“你们的意见,提得再多,是爱护我、帮助我,100条不嫌多;阶段敌人的攻击,就是一条,我也要坚决顶回去!”
毛主席叫我干革命 不是叫我守摊子
沈秀芹走上林场新岗位的时候,想得很多:怎样才能建设好林场?
她像往常一样,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开始了调查研究。她到工人中,听老工人讲林场创业的艰难,到周围村庄,听老贫农讲风沙给他们带来的灾难。
解放前,这里有过风沙埋掉九庄十八疃;解放后,这里建起了林场,有了近3万亩松林。她庄严地向毛主席宣誓:“为了解放全人类,我愿一辈子扎根沙滩。建设不好林场,死不罢休!”
她抱着“立足沙滩、眼观世界”的宽广胸怀,吃大苦、耐大劳,带领工人大力建设林场、保护林场。几年来,她除了外出开会,从没耽误过劳动。工人推车她推车,工人砍柴她砍柴,什么活最苦她干什么。
三伏天,松林里热得喘不过气来。沈秀芹背上一个40多公斤重的高压喷雾器,打药灭虫,一打就是一天。工人心疼她,劝她休息休息再干。她总是说:“革命前辈用血汗创下的家业,咱这一辈儿管不好,对得起他们吗?”她一连打药50多天。
成山林场是一片生长较慢的松树,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木材,必须发展速生树种,大造经济林,向阔叶林进军。
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听了摇头说:“在这个海风口能栽上松树就不错了,还想栽桑植槐?”有的人劝她:“秀芹,这个摊子就够你守的了,快别去找那个麻烦啦!”沈秀芹回答说:“毛主席是叫我来干革命的,不是叫我来守摊子的!干革命就不能怕麻烦,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要创出前人没有创出的奇迹!”
经过70天苦战,林场终于建成了10亩桑田。
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接过来、传下去
在成山林场,传颂着沈秀芹许多勤俭节约的故事:
林场离县城42.5公里,她到县里开会,都是背着行李,步行来,步行去,从来没有报销过车费。
沈秀芹从不沾国家一丝一毫,不动集体一草一木。她晚上学习毛主席著作,总是把公家的灯熄灭,点亮自己的小油灯。她没有用过公家一两油。
在林场会计那里,有3笔没法下的账:第一笔是沈秀芹交的松毛钱。场里一位女同志带着孩子,和沈秀芹睡在一条炕上。为了照顾这个有孩子的女同志,场里冬天让她拿松毛烧炕取暖。沈秀芹认为,自己享受了不该享受的待遇,硬要交3元钱的取暖费。第二笔是沈秀芹交的菜钱。过去林场规定,食堂吃菜,每斤一分五厘,低于牌价。沈秀芹认为这是沾了国家的便宜,硬要按牌价补交两元菜钱。过去伙房烧柴不过秤,沈秀芹认为不公平,于是补交柴草差价一元七角钱。
一个革命者的一生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1964年冬天,沈秀芹在海阳县西董格大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住在老贫农鲍均仁家。鲍大婶有病,不能下炕,沈秀芹热心地服侍她,照顾全家大小。
沈秀芹自己的腿有严重的关节炎,从来不放在心上,但是看到回乡知识青年许玉华的腿上生了个疮,便急得不行。她连续7天,每天往返六七里路,用小车推着他到医院治疗。
沈秀芹帮助岗西大队贫农青年许崇胜缝补棉衣,发现棉衣太薄,便拆开自己的被子,揭了一层棉花,添进许崇胜的棉衣里。贫下中农知道后都感动地说:“秀芹啊!你这硬是剜下自己的肉往俺贫下中农身上贴啊!”
沈秀芹常说:“越是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越要想到群众。”
沈秀芹的英雄事迹在民间被传唱为歌曲。新新工作室的王新志多次走访民间得到了歌词的完整资料。由张启峰编曲、谷思蝉演唱、李强制作共同完成了《沈秀芹日记》歌曲MV。
一帧帧珍贵的画面跃然荧屏
拼凑起沈秀芹勤劳奉献的一生
那滚烫的青春从未逝去
那热血的生命从未凋零
在荣成的大地激励着世世代代
走进砖砌的纪念馆,这里的一切都像她本人一样朴素,却又那么动人,无数的她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里可以重温了她的光辉事迹,深切地感受到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生交给党安排、对党无限忠诚、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今天,我们捧读沈秀芹的事迹,在拂去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之后,仍能感到一份强烈的震撼。她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林场一草一木的朴素感情,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潜心践行,都让我们感到,沈秀芹不曾远去。
- 上一篇:中外人士眼中的延安和毛泽东
- 下一篇:党的二十大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