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专家共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京沪论坛”举办,论坛以“如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
论坛现场。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说,教育、科技、人才实际上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能否驰骋得好,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科创中心”。科创中心能辐射多大范围、能有多高的平台、能有多好的生态,决定着教育、科技、人才能够在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生态里有机结合,“北京和上海两个科技、人才集聚地,很有希望孕育出世界级的科新中心”。
林尚立发言。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都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这一类大学能为科创中心建设做些什么?“我们要去为现实的发展提供一个制度设计、政策设计、法律设计、人文的设计,从而使得物质层面、技术层面,能够在好的制度设计当中得到充分的张扬、拓展。”林尚立说,科创中心建设“人”很重要,“技术平台”也很重要,但“生态”更重要,“生态好了就能集聚、化合、生长,我们两地专家讨论的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平台以及发展生态建构的问题。生态好了,就能筑巢引凤”。
据悉,“京沪论坛”是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的一个重要合作品牌项目,旨在发挥两校优势,为北京和上海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力量。两校于今年1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进行深度融合、合作。
刘元春发言。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京沪论坛”不仅仅是上海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加强联系的桥梁,也是京沪两地、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加强联系的桥梁,“京沪两地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创金融等方面各有特点,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合作,促进创新资源的流动,产生更大的区域协同创新”。他介绍,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团队未来将通过共同研究、发布科创中心方面的成果来加强合作。
论坛上还发布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展与未来》和《北京推动全球领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程、问题与建议》两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