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联谊鱼水情深 战斗篮球薪火传承 ——战斗篮球“三部曲”
星火萌芽,贺龙“三宝”
贺龙老总问战士们,我想成立个篮球队,你们看怎么样?战士们热烈回应,“老总,我一百个赞”,“我也赞成”“我也算一个”......,这是电影《战斗年华》里的一个片段,真实地再现了我军内部最早的一支篮球队——“战斗”篮球队成立的场景,1938年初,一批心怀抗日之志的热血青年来到吕梁,加入了八路军120师,这些年轻人空闲时间喜欢在县城里的小操场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打篮球。贺龙看见后,称这是内强素质、外强体魄、联谊军民的好事,决定在师机关成立篮球队,并取名为“战斗”篮球队,旨在保持“战斗队”的传统,弘扬“体育为抗战服务”的思想。
“战斗篮球队”诞生时,正值晋绥抗日根据地遭逢日军的大洗劫,劳动力锐减,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艰苦的环境下,“战斗篮球队”一直秉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原则,没有训练用球,就用布包裹棉花自制,没有篮球架和篮球框,就用木板和杆子搭建,没有队服,就将灰布剪成条,拼成“战斗”两个字,缝在背心上当队服,由于球鞋有限,队员们舍不得穿鞋训练,经常光着脚打球。艰苦的环境,没能阻挡球员们对篮球的热爱,他们利用工作和战斗的间隙进行刻苦训练,提升球技,在比赛中打败了诸多强敌好手,在当时根据地的军民中,广泛流行着一个说法——贺龙有“三宝”:部队,球队和剧社,其中的球队就是指“战斗篮球队”。1941年夏天,“战斗篮球队”到达延安,与包括抗日军政大学、八路军总部、中央军委直属机关等单位进行了比赛,逢战皆捷。最后一场与延安的“东干队”(各界高手联队)比赛中,以大比分获胜,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了全体队员,并将题为“球场健儿,沙场勇士”的锦旗授予“战斗篮球队”。
回到主场,薪火传承
2023年,中国篮球名人堂委员会以“特别致敬”的名义,举荐“战斗篮球队”作为优秀集体进入中国篮球名人堂。并发起“回到战斗篮球队主场”主题活动,邀请“战斗篮球队”队员后人,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王治郅,原解放军队队员刘丹,原八一队队员李克等多位代表,齐聚八路军第120师曾经的驻地——吕梁市兴县,一同走进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那段烽火燃烧的岁月,在纪念馆内的“战斗篮球队”展区前,一幅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与兴县李家湾篮球的旧照引发大家的关注,两位“战斗篮球队”后人武建平与王迁唐向大家娓娓道出展墙上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追忆起父辈们的诸多往事。
随后,嘉宾们集聚以兴县120师学校,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青少年篮球入门课,教会孩子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投篮、传导配合。“打篮球实际上和学习生活一样,一定要有不服输、有担当、敢拼搏的精气神”。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徐济成在球场上同学们。活动最后,王治郅等人代表中国篮球名人堂,将定制的“战斗篮球队”球衣赠送给120师学校师生,以此向这支传奇的球队致敬,并激励年轻学子们传承战斗篮球精神精神、厚植红色基因。
军民联谊,开枝散叶
为了传承战斗篮球精神,增进军民鱼水情,吕梁军分区联合地方部门举办第五届“双拥杯”军民联谊篮球邀请赛,吸引了全市26支参赛队伍364名参赛队员参加比赛。其中既有现役官兵代表队,也有市县爱国拥军促进会代表队。
赛场上,球员们奋力拼抢,全力争胜,娴熟的运球、精准的三分、默契的配合,令人目不暇接,比赛双方每球必争,比分你追我赶,激烈的对抗与精彩的进球不断上演,赛场外,观众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战斗篮球是我军体育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支球队,在当时,战斗篮球队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通过篮球比赛,团结广大军民,宣传抗战,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好战斗篮球精神,以体育赛事为桥梁,以体育精神为纽带,活跃军地体育文化生活,展现新时代军民的良好风貌”,吕梁军分区蔡马水说。
此次赛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压缩公费开支,杜绝铺张浪费,有效降低了办赛成本,营造了节俭办赛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