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小商会”蓄势赋能 助推非公经济“大发展”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1日电 (邹立洋)2024年,泸县深化商会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三个“起来”,构建同心、同力、同向、同行的大统战格局,非公经济主体总量5.4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7%,税收贡献占全县的74.7%。泸县作为唯一县代表在川渝“两个健康”联动共建区建设启动会上做交流发言。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让非公人士“聚起来”
强化亲商重商。制定《泸县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落实“一条龙”服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每年召开全县民营经济人士座谈会、新春座谈会,常态化召开政企座谈会、统战部长与企业家“面对面+键对键”座谈会。
建强商会组织。年初将商会筹建列入全年统战工作的重点内容,将商会人士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统战对象。新注册成立福集、兆雅等5个镇级商会,构建“1+6+8”县、直属、镇街商会“泸商之家”大格局,集聚商会会员2382名。
用好联系机制。扎实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服务工作,选聘“营商环境观察员”20名、驻企专员28名,完善县领导联系商会、重点企业制度,县领导定期拜访商会,协助解决困难诉求234个,落实惠企政策99项,减税降费5.9亿元。
问需于企、精准服务,让非公企业“活起来”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举办“龙商·龙门阵”系列活动,搭建银企对接交流平台。建立信贷风险基金“龙城兴园贷”,累计支持34家园区企业获贷6.26亿元。开展“泸质贷”试点推广,累计实现信贷投放超3.08亿元。
搭建法治服务平台。与县检察院共建“双蓝同心”品牌,建立1个检企联络站,30个检企联络点,“检企E心”平台接受法律咨询110余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28个。创新“法援+园区”法律援助机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2亿元。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系统制定人才聚集、人才培养等6方面30条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58人。推荐优秀企业家188人担任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唐勇、李子茂、任红志、王军4名企业家荣获“第二届泸商大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代表”。
拓宽渠道、川渝共建,让非公经济“强起来”
全链条产业培育。围绕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等7个重点产业,构建以“链长统筹、部门牵头、专班服务”的产业生态链体系。欧乐智能、新康意等12家企业成长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家、全市第2。
全方位招商引资。联合异地商会建设“产业、资金”回引平台30个,创新政企协同招商模式,通过异地商会、非公人士牵线搭桥,收集反馈招商信息50余条,助力签约中山钰民、陕西惠延等亿元项目23个,引进市外国内新增实际投资98.3亿元。
全领域川渝联动。召开新时代川渝“两个健康”联动共建区协作会议4次,成立川渝首个跨省市“强村”公司,加快推进第二批“双圈”产业合作示范园、泸永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重庆地区企业5家,投资4.3亿元,建成农业园区4个。(完)